中德電動汽車財政補貼的異同及分析
在剛剛結束的“第七屆中國?青海綠色發(fā)展投資貿易洽談會”的“鋰產(chǎn)業(yè)-新生態(tài)”論壇上,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交通與能源領域主任金采爾提到,德國已于2016年5月實施了電動汽車補貼政策。
隨著各國對環(huán)境保護日益重視,對于碳排放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歐盟決定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40%,而作為歐盟核心成員之一的德國,將實現(xiàn)較高的減排目標(或需達到40%),減排壓力巨大。
此外,2015年爆發(fā)的“排放門”丑聞,動搖了德國汽車產(chǎn)業(yè)的品牌形象和名譽,使得本就身處激烈市場中的德國汽車產(chǎn)業(yè),更加步履維艱。
面對減少碳排放的沉重壓力和國際汽車市場的嚴峻形勢,此時的德國汽車產(chǎn)業(yè)亟需打一場“翻身仗”。于是,德國將注意力集中在了汽車產(chǎn)業(yè)未來主流趨勢的電動汽車上。
德國開啟政府補貼之路
根據(jù)2016年年初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德國目前只有25500輛純電動汽車和13萬輛混合動力汽車。這與德國4500萬輛的機動車保有量相比,連0.5%的滲透率都未達到。
但對于如此疲軟的電動汽車市場,德國人并沒有放棄原定的目標,開始尋找解決之道。2016年年初,德國總理默克爾召見了幾位德國主要車企高管,就電動汽車政策補貼問題進行了討論。而在此之前,德國經(jīng)濟部長Sigmar Gabriel就已經(jīng)作出承諾,要拿出20億歐元來鼓勵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這些資金將用于消費者的購買補貼、充電網(wǎng)絡建設及鼓勵政府用車等方面。
德國的補貼方式
2016年5月,德國聯(lián)邦內閣正式通過決議,開始實施電動汽車補貼、減免稅款等一系列政策補貼。
按照規(guī)定,自2016年5月18日起,在德國購買純電動汽車的消費者將獲得4000歐元(約合2.8萬元人民幣)補貼,購買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將獲得3000歐元補貼。補貼總金額共計12億歐元,由政府和汽車制造商平攤,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則,補貼發(fā)完為止,最晚持續(xù)到2019年6月30日。個人、公司、基金、社團和協(xié)會均可申請補貼。但凈售價超過6萬歐元的電動汽車不在此次補貼政策之列。
除了直接的補貼外,在2020年前購買純電動汽車的消費者,還將享受免繳10年汽車稅的優(yōu)惠政策,免稅政策可追溯至2016年1月1日起的電動汽車購買者。員工在單位駐地可以免費充電,并不計入其“應稅所得”。
德國政府將在2017年至2020年間撥款3億歐元,在全德國范圍建造1.5萬個充電站。充電設施將覆蓋主干道沿線的加油站和停車場,以及購物中心、體育場等地點。德國交通部長Alexander Dobrindt也已作出承諾,將會在德國新建1.5萬個充電站。
德國政府還將“身先士卒”,撥款1億歐元用于采購電動汽車,并將其作為政府公務用車,計劃從2017年1月開始,逐步將政府公務車隊中的電動汽車比例提高到20%。
此次出臺的新補貼政策,德國政府表達出了支持電動汽車發(fā)展的決心。據(jù)德國政府預計,通過此項計劃,至少可增加30萬輛電動汽車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