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漲多跌少”是誰的“必然”?
發(fā)改委發(fā)出通知,決定從5月10日零時起將汽油、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330元和310元,這是今年以來我國首次下調成品油價格。針對國內成品油價格“漲多跌少”的質疑,發(fā)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內汽、柴油價格與國際市場趨勢總體上一致;根據(jù)現(xiàn)行成品油價格機制,國內油價必然是“漲多跌少”的。(5月10日新華網(wǎng))
確實,上次漲價時國際油價漲幅超過10%,這次降價時國際油價降幅只有4%,所以國內油價上次每噸上調600元,這次下調330元,幅度顯得非常合理??墒牵绻宰钍芄婈P注的紐約國際油價看,2月8日國內第一次上調成品油價時,國際油價是99美元每桶,彼時國內成品油價是8580元每噸;如今,國際油價已經(jīng)跌到95美元每桶,可是下調后的國內成品油價卻是8850元每噸。
這樣的價格倒掛,足以作為輿論質疑國內油價“漲多跌少”依據(jù)。可是,發(fā)改委官員卻總愛引用2009年新一輪上漲行情以來的數(shù)據(jù)對比,以說明國際油價漲得更多。貓膩在于,2008年的國際油價大跌,我們根本沒有跟著急跌,而是在半路就搭了個梯子,直接進入對面的上升通道。別人是從谷底到谷頂,我們是從半山腰到谷頂,兩者怎么具有漲幅上的可比性?
不可否認的是,現(xiàn)在油價調整機制,存在很多人為控制因素,石油巨頭可以各種方式參與其中,消費者卻永遠不在決策現(xiàn)場,最后的結果究竟會有利于在場者還是不在場者,不言自明。就拿這次來說,之所以迅速下調,顯然有減小調價幅度的考慮。如果5月10日不及時調價,三地原油變化率仍舊會向負值移動,到本周末會達到-5%以下,如果屆時再調價,幅度將在每噸400-500元之間。
在油價上升通道中,國際油價連漲22天的可能性要遠大于連跌22天,因此上漲過程能夠及時跟上,下跌過程卻幾乎全被省略。這樣的“漲多跌少”也許可被稱為“必然”,可是顯然很不合理。一來,“連續(xù)22個工作日”的調價機制,對國際原油價格變動的反應嚴重滯后;二來,成品油定價機制的跟蹤體系將最受國人關注的紐約油價反而排除在外;三來,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購買力不斷增強,人民幣匯率變動帶來的價格利好被完全忽略。所以,只要改變制度上的不合理之處,無論是次數(shù)上還是幅度上的“漲多跌少”,都遠未可稱“必然”。
經(jīng)濟常識告訴我們,價格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因此沒有任何一種商品的價格會“必然”地“漲多跌少”;如果油價的確呈現(xiàn)出“漲多跌少”的格局,只能證明我們的調價機制本身是有問題的。從2005年6月25日的4400元每噸到2012年的5月10日的8850元每噸,我們的國內油價已經(jīng)翻番,“必然”的“漲多跌少”,劃出了漂亮的上升曲線;可是,同時段的國際油價卻在40美元到140美元之間上下波動了整整一個來回——試問,“漲多跌少”究竟是國際油價的必然,還是我們特殊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