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商用車網 原創(chuàng)】
在強力撞擊下,客車座椅竟然整體脫落,導致安全帶的防護作用完全失效?大巴的座椅和安全帶究竟能不能保護乘客的安全?
近日,一則持續(xù)了近半年的調查報告引起行業(yè)廣泛關注。
2018年1月31日,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發(fā)布一則公告,公告顯示,國務院近日批復同意《陜西安康京昆高速“8·10”特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認定該事故是一起生產安全責任事故,與該事故有關的28人被立案偵查,對涉責單位的32名責任人員給予黨紀政紀處分。
在這個造成36人死亡、1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3533余萬元的交通事故面前,相比事后對于監(jiān)管不到位以及工程設計不合規(guī)等責任人的查處,更應該值得關注并引起社會深思的是,如何將交通事故“防患于未然”。
思考一:客車安全標準要求是否太低?
眾所周知,車輛安全設計是維護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一環(huán),是保證乘客和駕駛員人身安全最直接的“護盾”。那么,在此次事故中,大巴的車輛設計是否起到了應有的防護?
先來看一下事故調查結果。關于事故造成重大傷亡原因,調查組認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事故車輛駕駛人超速行駛、疲勞駕駛,間接原因是事故現(xiàn)場路面視認效果不良,車輛座椅受沖擊脫落,相關單位失職。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結果特別對車輛座椅脫落現(xiàn)象做了說明:經對同型號車輛座椅強度進行靜態(tài)加載試驗表明,當拉力超過7000牛頓時(等效車速約50公里/小時),座椅即會整體脫落。此次事故中大客車沖撞時速超過80公里/小時,導致車內座椅除最后一排外,全部脫落并疊加在一起,乘客基本被擠壓在座椅中間。
可以看到,造成這起交通事故重大傷亡的一個重要因素,便是車內座椅受到巨大沖擊,沒有經受住超強拉力而脫落,致使乘客被擠壓而遇難。這其實也就是說,當車速超過50公里/小時的時候,一旦發(fā)生劇烈碰撞,座椅整體脫落并疊加,這時候客車安全帶對生命的防護意義幾乎為零。
那么,這輛車的座椅設計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法規(guī)的要求呢?
第一商用車網查閱資料后得知,該車座椅設計完全符合現(xiàn)行國標《GB 13057-2014 客車座椅及其車輛固定件的強度》相關技術指標。(注:現(xiàn)行的GB13057-2014國標,采用的是動態(tài)測試的方式,測試速度為32公里/小時。)
可以看出,此次交通事故中的客車座椅設計符合國家標準要求,車內座椅設計本身沒有問題。那么,這是否意味著現(xiàn)行的國家法規(guī)標準要求有待進一步提高呢?同時,車輛被動安全方面的相關標準,是否還存在其他方面的不足,有待進一步發(fā)現(xiàn)并完善?
可以肯定,這場慘烈的重大交通事故,勢必都會引起行業(yè)內外對于車輛安全技術標準的深入思考。
思考二:車輛主動安全技術的推廣能否加快?
從調查結果可知,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司機行經事故地點時疲勞駕駛、超速行駛,致使車輛向道路右側偏離,正面沖撞秦嶺1號隧道洞口端墻。可以看出,疲勞駕駛導致車輛偏離車道是導致事故的直接起因。
實際上,由于司機疲勞駕駛、疏忽等造成車輛意外偏離車道,這些情況時不時就會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生。對于這類安全隱患,能否從車輛設計的源頭進行消除呢?
眾所周知,近年來車輛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得到迅速發(fā)展,具備車道偏離預警、前車碰撞預警、剎車預警等主動安全技術的駕駛輔助系統(tǒng),已經成為汽車行業(yè)的關注熱點。如果將一些有助于保障行駛安全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也即主動安全防護系統(tǒng))強制安裝在出廠客車產品上,是否有助于避免“8·10”這類事故的發(fā)生呢?
無論如何,保障生命安全都是道路交通領域的第一要務。那么,對于此次重大交通事故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客車企業(yè)和行業(yè)專家是如何看待和總結的呢?請關注第一商用車網后續(xù)報道。
延伸閱讀:
國務院近日批復同意《陜西安康京昆高速“8·10”特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經國務院調查組認定,該事故是一起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2017年8月10日,陜西省安康市境內京昆高速公路秦嶺1號隧道南口處發(fā)生一起大客車碰撞隧道洞口端墻的特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36人死亡、1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3533萬余元。
調查組經調查認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事故車輛駕駛人王百明行經事故地點時超速行駛、疲勞駕駛,致使車輛向道路右側偏離,正面沖撞秦嶺1號隧道洞口端墻。事故的間接原因是事故現(xiàn)場路面視認效果不良,車輛座椅受沖擊脫落,有關企業(yè)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地方交通運輸、公安交管等部門安全監(jiān)管不到位,洛陽市人民政府落實道路運輸安全領導責任不到位等。